甘肃成县推动电商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展

栏目: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19年12月09日

来源:甘肃省商务厅

        近年来,成县紧紧围绕脱贫减贫这一目标,从贫困县情和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产品资源,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党政部门、干部群众、市场主体、社会各界等联动互推,依托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帮扶干部、村组干部等群体的广泛参与,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协会引领、典型示范、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电商发展浓厚氛围,推动了农民创业致富思维转变,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倒逼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走出了一条电商扶贫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全县开办各类网店、微店1127家,成立电商企业38家,物流快递企业42家,建成电商平台9个,县乡两级网货供应平台26家,农村淘宝服务站55个,新建网货生产线13条,新建电商扶贫车间8家,有SC认证网货46款,开展电商培训184期24512人次,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2万余人(贫困户8500多人),累计销售额达22.72亿元,其中线上5.99亿元。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7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67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在内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以顺通电子商务物流园为中枢、15个乡镇物流配送站为支点、116个村级物流配送点为终端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一、电商扶贫主要做法


(一)着力构建“五位一体”电商扶贫生态系统
1.行政推动系统。在发展之初,围绕电子商务在农村“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这一目标,把它作为县乡村三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县、乡、村各级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机构,并出台了助推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考核办法、奖励扶持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形成了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协会引领、市场主导、金融支撑、媒体助力的工作机制。
2.基础保障系统。围绕破解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因素,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增收三个层面启动实施了电商扶贫“九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同时,围绕整合项目资源启动建设了淘宝特色中国·陇南馆、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成县顺通电子商务物流园在内的“一馆两园”产业和服务平台,电商发展硬件基础更加扎实。
3.产业支撑系统。围绕打造精品网货,成县通过补短板,兴产业,促转型,激活传统企业、合作社发展新动力,扶持建成中药材、核桃、土蜂蜜、魔芋、酸菜、果酒等网货生产加工线13条,研发出以成县核桃、手工挂面、桔梗菜、果酒系列、花茶系列等特色网货产品,实现了初级农产品到精品网货的转变。依托县内传统企业、电商企业和电商协会等市场主体,建成各类网货供应平台26家。特别是2018年陇小南网货供应中心的建成运营,为中小网商、微商提供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仓储管理、统一供销对接、统一代发、统一售后服务,形成集农产品储存、分拣、配货、送货及信息处理于一体的区域性网货供应链和综合服务中心,切实解决中小网商、微商在发展过程中有店无货的难题,提高了群众参与电商发展的热情,坚定了发展电商助推脱贫增收的信念。在推动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农产品品牌认证、企业SC办理及追溯体系建设等相关工作,引导电商经营主体注册商标,构建农产品溯源品控体系,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平台服务系统。一是自建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成了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在行业组织管理、代购代售、技术支持、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引进知名电商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实施了“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淘宝项目、建成了淘宝特色中国·陇南馆,京东帮服务店、苏宁易购直营店也落户成县,电商发展氛围更加浓厚。三是内孵本地供销平台,建成陇小南特产商城、同谷外卖、蚂蚁速鲜等平台9个,形成涵盖农产品、旅游、本地生活服务类电商业态为主的发展格局。
5.宣传推广系统。把新媒体营销思维植入扶贫攻坚,常年开展“营销成县”活动,依托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宣传推介成县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旅游、特色优势资源和电子商务,提升农产品对外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影响扩出去、产品卖出去、品牌打出去”的综合营销效应,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信息互通、联动互推”的新媒体助推电商发展格局。
(二)打通六条电商带贫渠道
成县在发展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六条电商带贫渠道。一是网店带贫。通过引导帮助贫困群众自己开办网店,以及大学生村官、帮扶干部、致富带头人开办网店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方式,优先收购、销售贫困户农特产品,实现网店与贫困户的有效对接。二是平台带贫。积极借助农村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和陇小南特产商城、蚂蚁速鲜等内孵供销平台,帮群众代销代售“赚钱”、代缴代购“省钱”,实现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双重受益。三是就业带贫。通过发展电商,延伸了整个产业链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为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电商相关产业已带动贫困人口就业8500多人。四是信息带贫。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优势,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外界信息与贫困户、贫困村的直接有效对接。通过策划组织多次举办年货节、核桃节、电商旅游活动等一系列营销宣传活动,带动农特产品热销。同时,坚持发布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劳务输转、农业科技等信息,实现电子商务富民,电商政务便民、电子农务惠民。五是入股带贫。引导无创业能力的贫困户将精准扶贫贷款及土地入股到电商企业,享有企业股份分红,从而增加收入。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等,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配股分红。六是产业带贫。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鼓励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结合“三变”改革,进一步探索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灵活多样的产业扶贫模式,建立与贫困群众的多点利益连接机制,实现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


        二、电商扶贫主要成效


成县通过开展电商扶贫,改变了贫困面貌,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电商带贫效应也初步显现,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
引导没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将精准扶贫贷款及土地入股到电商企业,享有企业股份分红,从而增加收入。2018年,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产业贷”等资金,积极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分红模式带领群众增收。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5.6%下降到2018年的0.53%,全县贫困人口通过电子商务人均增收810元。
(二)倒逼了特色产业发展
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把更多农产品变为促农增收的商品激发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方式向“订单农业、精准生产”转变,倒逼了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崛起。
(三)促进了电商产业升级
通过企业发力、政府助力、网商合力推进电商扶贫,推动了物流快递、网店装修、营销策划、网货研发、品牌打造和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发展,电商全产业链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互联网+”电商扶贫良好氛围。
(四)激发了群众创业热情
通过开展电商扶贫,帮助群众拓展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我发展的信心。延伸了产业链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一大批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实现照顾老人、孩子和就业创业两不误,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加速了脱贫攻坚步伐
围绕青山绿水做文章,依托互联网+消费扶贫探索体验电商新路子,把电商+产业+旅游有机结合,带动了资金、技术、商业资源等配套要素向农村聚集,将农村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